close

她總說,她的父母管小孩就像放牛吃草一樣,差別只在於他們手中多了條繩子,隨時記得把走岔了路的迷途小牛拉回正道,但這不完全是事實。她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思考著究竟是什麼樣的教育,才讓她走到今天這個地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由於父母工作的關係,她當時被寄養在鄉下阿嬤家。在弟弟還沒出生前,她是阿嬤家中最小的小孩,是阿公阿嬤叔叔伯伯堂哥堂姊捧在手掌心的寶貝妹妹,為了不讓她被寵壞,她的父母當時對她的教養非常嚴厲,絲毫不敢馬虎,著實印證了「老大照書養」這句話。她記得她小時候常常挨打,不聽話也打、講錯話也打,這或許就是造成她個性上容易畏縮的原因之一吧!

長大後,當她看見父母在管教弟妹時,她總在想,為何當時要打她打得這麼兇呢?和弟妹比起來,她犯的錯並沒有比較嚴重,但她的父母總認為「把老大教好,將來要帶老二老三就不用太操心」,這的確也是事實,在受到爸媽的嚴厲教養之後,她不自覺地將這套教養模式運用在管教弟弟妹妹上,有時甚至還比爸媽還要嚴厲,或許爸媽之所以對弟弟妹妹的管教比較鬆散的原因也是因為有她這個大姊在吧!也因為父母對她的信任,她下定決心要將弟弟妹妹都照顧得很好,也更加要求自己,卻也因為求好心切,常常造成了反效果,吃力不討好,也不得民心。

算起來老大是最幸福也最吃虧的,在弟妹出生之前,她獨佔了父母的愛,卻也必須承受比弟妹更多的期待與要求,當然也少不了苛責。她記得,她的父親會在假日時騎著他的野狼載著她和母親天南地北的亂跑,那是弟弟妹妹所無法享受的殊榮,也是她珍藏已久的美好回憶;但自從弟妹接連出生以後,她這個做姊姊的,必須擔起照顧的責任,也必須做好弟妹的榜樣。

記憶中的她,常常都是在哀嘆自己的長女身分中度過,難免也會認為父母偏疼弟弟和妹妹。在妹妹尚未出生之前,媽媽疼弟弟,她也有爸爸疼;但自從妹妹出生後,因為妹妹出生而找到新工作的爸爸總認為妹妹是他的福星,難免偏疼了些,但有時她總覺得父親對她和對妹妹的態度,落差真的很大。

父親可以在滿臉笑容的和妹妹玩鬧了一回之後換上一副截然不同的冷淡態度對她講話,記憶中的父親,最常在她糾正弟弟妹妹時用不耐煩且冷淡的態度拋給她一句問句:「你講話有必要這麼酸嗎?有必要這麼毒嗎?」她一直很想問,到底酸的定義在哪裡?毒的定義在哪裡?難道父親對她說話就不酸嗎難道父親對她說話就不毒嗎自尊甚高的她怎麼可能願意在父親面前示弱,一場唇槍舌戰在所難免,但她與父親的關係也就因此而更加惡化。

近幾年來,父親與她的關係亦師亦友,雖然偶爾還是會被刺傷,雖然有時她也傷了父親的心,但他們都學會了如何避免爭吵,尤其在她離家上大學之後,父親沒有一日不擔心,常常在她回家後便聯合母親抓著她進行兩性教育,和她討論婚姻愛情和人生觀。在這個時候的她,其實是最幸福的,因為父母給了她一個最好的榜樣,給了她一個溫暖的家庭,更讓她體會到什麼叫做平凡的幸福,更讓她在這離婚率日益提高的時代不至於對愛情對婚姻失望,卻又不過於期待愛情。父親總說,生女兒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生得醜,怕嫁不出去;生得太好,又要忙著趕蒼蠅,她曾問過父親她是哪一種女兒,父親總笑而不答,現在她明白,無論她長得是美是醜,永遠都是父親珍視的寶貝。

或許父親在言語上面常常不自覺的刺傷她,或許父親偏疼的還是妹妹,但她都不在乎了。父親已經盡力在表達對她的愛,一路走來,父親對她而言是個能夠穩定人心的燈塔,給她方向、給她指引,在她迷惘不知所措時,最能點醒她的,是父親父親一向對外宣稱他的教養方式很明理、很開放,但她私下卻認為父親這叫「開明專制」,在他所能接受的範圍內他能不管就不管,但一旦超越了界線,他會把她抓回來好好的開導一番,父親是真的用開導的方式,這讓她感覺自己真的被當成一個大人對待。

身為阿嬤最疼愛的寶貝孫女,這幾年家族的改變她感受最深,也許是因為她長大了,足以讓她看得夠明白,爸媽也從不隱瞞些什麼,反而會藉這個機會教導她待人處世的道理,有時也會聽取她的意見,尋求解決之道,在這方面他們從來不把她當成小孩,而是逐漸地將她可以做到可以擔負的責任交付給她。他們的所作所為,都一再地向她暗示她已長大,足夠明白這些事情,也必須了解自身的責任將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增重;在這一點上她十分感激父母,願意尊重她,將她當成大人,而非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爸媽深知她天生就是個習慣依賴的人,所以他們積極的訓練她獨立的能力,從國小時便要求她自己走路去母親的公司、訓練她自己坐火車坐公車,儘管他們很不願意逼她做不愛做的事情,但在這方面他們卻從不讓步,就是希望她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不用凡事都依賴他人。

父親和母親從未太刻意的教育她,應該說,她從無意當父母手中的泥,不是父母想把她教育成什麼樣子她就願意變成什麼樣子,父母給的,她不一定願意全盤接受,或許是遺傳,或許是父親和母親平常為人處事的態度本來就比較隨性自在,久而久之,她也學會了叛逆和自由。在家中最常和父親一起做的事便是看新聞,父親總是一邊看新聞一邊訓練她和弟妹找出錯字和舉出不合理的地方,順便談論時事,更訓練了她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爸媽從來不將她視為他們的附屬品,在大事上總是尊重她自己的選擇,不會像其他父母一樣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當醫生做律師,他們只希望她能快樂,希望她能適情適性的發展,也因為如此,他們從來不拿她和其他小孩做比較,她記得高一時,她碰巧和父親的國中同學的女兒同班,有天和父親閒聊時他問起同學的成績,她十分心虛地回答那位同學都考班上第一名,心想要被他念了,沒想到父親竟笑笑地說:「喔,那很正常,因為我以前國中時也都考輸她老爸。」她無法解釋她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感動,跟其他同學比起來,其實她幸運很多,最少她的父母從來不要求她的成績,對他們而言,品行其實比成績重要得多。

她的父親及母親在教育她和弟妹時,其實只掌握了幾個大原則,非常人性彈性與隨興,也養成了她凡事不拘小節的個性,尤其在分數上,她的得失心變得很淡,總不願讓自己為了分數變得斤斤計較而失去生活樂趣。父親所謂的放牛吃草,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身教重於言教,從他們身上我學到最多的是待人處事的道理,雖然爸媽有時也會犯錯,但他們盡力給我們最好的教育和榜樣用無盡的愛為我們付出卻是不可否認的,我的父母真正做到了福祿貝爾所說的「愛與榜樣」,父親和母親從不刻意給過我們什麼觀念,他們只是很自然地在生活中用行動來教導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父親和母親是互補的存在,母親培養我們閱讀的興趣,而父親則帶我們走進戶外,用不一樣的角度看世界,讓我們能夠得到充分且均衡的發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在孩子的生命中,父母的角色舉足輕重,他們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往往會持續一輩子,而家庭中的氣氛手足間的相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家庭功能低落,也是現今學校教育無法彰顯其成效的原因之一,若我們越來越輕忽家庭教育,台灣的教育台灣的未來將是一片黯淡。

 

 

後記:

不曉得為什麼,我無法用第一人稱寫出這篇報告,只好改用第三人稱書寫。在寫這篇報告的過程中,前後我哭了四次,越寫,越想家,越想念爸媽(最近這幾天,住宿生們哭慘了)最後終於受不了打電話回家跟爸爸哭訴,父親說這是一個階段,想家是難免的,而我總是要長大,終究還是會跨越這個階段的,寫這篇報告可以讓我對過去多點省思,也算是一個成長的紀錄,雖然父親說得很有道理,但我以後應該會很害怕寫這類報告吧不然就要挑回家的前夕來寫了這樣才不會讓想家的情緒太過氾濫來台北這麼久,第一次這麼想家,幸好下星期學期就要結束了,回家後,我要給我的爸媽一個大大的擁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celin6965 的頭像
    jocelin6965

    幻魚的部落格

    jocelin6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